太陽能這一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緩解能源短缺、環境污染和抑制全球變暖的新希望,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太陽能遲遲沒有像傳統能源那樣很好的服務于我們。原因何在?
產業鏈斷檔,硅材料缺乏成為瓶頸
國內企業急于在硅片、電池片、組件生產上迅速擴張產能,通過外購硅片和電池片封裝加工組件,而上游的硅材料和鑄錠、切片的擴張速度遠遠落后,多晶硅原料的提煉在我國處在空白狀態。
缺乏自主知識產權,設備和技術幾乎全靠進口
與世界發達相比,我國光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比較薄弱。太陽能電池制造技術國產化程度較低,沒有核心的生產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
沒有行業標準,缺乏反傾銷手段
目前,我國還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和檢測機構,國內市場很不規范。國外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不需要通過國內任何機構的檢測,且進口關稅為零;而我國產品進入歐美市場,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測,取得認證資格后方可進入。
人才嚴重缺乏
光伏發電產業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行業,需要多學科人才聯合攻關,而國內的太陽能光伏技術人才奇缺。
開發利用太陽能,是應對全球變暖以及合理利用能源的迫切需要。而在太陽能開發利用的初始階段,離不開的支持,光靠市場拉動遠遠不夠。西方發達對太陽能開發利用普遍實行鼓勵和扶持政策,專家表示,我們應參照國外政策,對太陽能企業給予財政貼息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提高太陽能發電并網價格,鼓勵光伏發電,為社會提供清潔能源;在建筑設計方面出臺政策,推動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進程;為引導和鼓勵使用太陽能,建議對消費者給予個人所得稅減免或津貼;同時,宣傳太陽能科普知識,讓社會了解太陽能、利用太陽能。
同時專家們也希望有關部門在制定細則時能明確我國太陽能的發展目標和規劃,把各種扶持措施進一步細化,使太陽能開發利用這一朝陽產業能得到更多的關懷和支持,發展得更快更好。
|